政府信息公开
索 引 号:0005500960/2024-00036主题分类:政务信息发布机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2024-03-28文  号:有 效 期:  有 效
名  称: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03-28

               2023年,三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廊坊重点工作任务和我市“一规划两方案”,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开创新局面。5月份荣获河北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县(市、区)命名,目前正全力以赴的争创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法治政府建设机制不断完善。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主题教育中不断深化法治思维,强化法治意识,切实把党中央、省委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先后召开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023三河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及推进会议,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四是分发挥检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情况纳入法治建设成效考核内容。进一步规范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评议工作,年度述法工作实现全覆盖。五是组织开展法治督察,做好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工作实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政府职能依法全面高效履行

1.企业开办注销审批高效化。“一窗通”平台,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数字化整体转型,为申请人提供全流程无纸化在线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全年新设立企13464户,其中不见面审批13043户,比例达96.9%。同时,做好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工作,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进一步简化注销材料、压缩公示时间。企业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进行一般注销申报,不需再进行登报公告等繁琐手续。在企业准备注销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做到即来即办、当场办结。

2.项目审批办理流程便捷化。实现办理项目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和水电气暖等市政公用服务在工程建设审批专区一站式办理。持续推行并联审批、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联合验收、“多测合一”、模拟审批、告知承诺等改革举措。在提交申请材料合格的前提下基本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所有环节达到当天办结出证2023年以来,共审批东市区政府投资项目63个,核准、备案社会投资项目113个,组织召开了11次规委会,审议通过了36个规划设计方案,核发规划许可证19个,办理施工许可证26件,为12个工程项目办理了竣工联合验收。

3.公共资源营商环境法治化。一是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交易率100%,并有序推动其他进场项目开展全流程电子化、数字化建设应用。全年累计完成各类交易项目590项(其中工程建设项目237项、政府采购项目318项、国有建设用地出让26项、国有产权交易9项),总成交额77.73315亿元,为财政节约资金7660.5448万元。全流程电子化项目555项,不见面开标率100%,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112项。二是按照上级部署,升级“双盲”(即评审专家“盲抽”“盲评”)评审系统,对评标区进行改造,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实行“双盲”评审。

4.政务服务管理模式规范化。一是全面实现事项清单化管理,梳理出《三河市政务服务(除行政许可、行政备案外)事项清单》《三河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及时核准办事指南各项要素信息,并针对事项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二是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通过优化“一件事”整体业务流程、统一受理方式、规范申报材料、建立联办机制等工作,对企业开办(餐饮)、员工录入等13个“一件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切实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套餐服务方面已开通涉企经营套餐52项,其中常见业态准营套餐37项,企业基本信息变更套餐15项。

5.助力企业纾困服务优质化。一是制定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七条举措,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医疗器械产业基地项目、华冠勘查及地理信息资源中心项目等68个项目共享区域评估结果;经济开发区科创园新建项目、汽车零配件装配产业基地项目等32个项目按新标准核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累计为企业减负近8000余万元;通过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协调联动,已为62家企业破解“前证不注销,后证难办理”的难题;累计为43家企业进行免费宣传推介。二是组织召开域外在三河投资市场主体座谈会6期,61家企业参会,会上收到39家企业代表提出的经营存在的问题及需求70条。目前,前5期企业代表提出的58条问题各责任单位已全部协调解决。三是联合市自规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先后开展2期“工程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专项培训会,讲解项目审批全流程业务,进一步促使项目跑办手续人员更加明晰审批手续的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掌握申报细节,为审批提速打下基础。

6.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标准化。一是设置专区。在政务服务燕郊中心设立企业服务中心、投资建设项目服务区、政务公开区、咨询帮办区等功能专区,配置基础和智能化服务设备及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提升审批质效和服务水平二是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参照省《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指导目录》577项,经梳理,526项我市已全部完成入驻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入驻事项涉及的32家政府部门,均就入驻事项与相关窗口人员签署了授权委托书。同时结合企业群众的实际需求及业务办理情况,动态且合理调整入驻方式,不断优化窗口配置,提升服务效能。三是完善帮办代办服务机制。步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在政务服务燕郊中心组建了帮办代办队伍,将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全部纳入帮办代办事项清单,办事企业群众提供业务指导、带领办理、代理申报等一对一优质服务

7.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化。围绕信用信息归集、分级分类监管、联合奖惩、信用修复信易贷”平台建设等工作进行逐项攻坚202311月,在国家信用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全国县级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三河位列33一是推进县级“信易贷”平台建设。目前,县级信易贷平台已完成三级等保备案,通过信用画像为企业贷款增信,实名认证企业12126家、入驻金融机构54家,上线金融产品188个,通过平台累计放款28.03亿元。二是组织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完善行业领域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累计在37个行业领域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为域内128余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提醒,112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培训,55家企业已成功完成信用修复三是持续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制度,突出监管执法重点。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对28958家未履行公示义务及存在监管风险的市场主体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1843家履行了公示义务及消除监管风险好市场主体依法移出,对轻微性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信用预警23家。同时积极配合市法院等部门依法实施联合惩戒,使守信者畅通天下,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8.“12345”市民热线服务高质化。通过学习借鉴北京市接诉即办先进经验,结合当前我市工作实际,进一步优化建设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汇聚省12345热线平台、省好差评系统等多个诉求渠道信息,实施统一派单、统一督办、统一回访,实现了群众诉求闭环式管理,进一步理清部门权责,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及时分析反馈数据,群众诉求处理率和满意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9.“跨区域通办”事项范围拓展化。69日,与北京市通州区签署了《关于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政务服务“区域通办”2.0版的框架协议》。我市政务服务大厅与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立了“跨区域通办”专窗,专窗配备了摄像头、高拍仪、耳麦、话筒等设备,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综合受理平台“跨省通办”功能模块,打造区域通办“云窗口”,推进各地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异地通办。专窗可办理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含北京市市级事项)和我市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目前,北京自助终端可办事项已由179项,增加至431项。在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跨区域通办”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京津冀“跨省通办”窗口,通过实时接听省级京津冀“跨省通办”窗口电话或视频方式,协调本级事项办理人员和部门,提供及时、高效的办事咨询、事项导办、辅助申报等服务。目前,已将213项涉企事项纳入“跨省通办”范围。

10.“四个领域”市场监管严格化。一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目前,我市共有特种设备15630台,今年以来共出动检查组232个,检查单位397家,检查特种设备1677台,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通过开展冷库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全市用于食品、乳制品、肉类、水产、禽类、等半成品及产品低温储藏的仓库,共检查企业18家,发现隐患1处,已整改到位。通过开展电梯维保单位检查工作。发动全局力量对43家维保单位进行检查,立案12家,处罚5家,罚款金额57241.33元。二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提升、重大时期用餐保障、校园周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整治、外卖及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专项行动,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今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944人次,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88家次,发现风险问题15处,整改率100%;检查食品销售单位472余家,摸排小作坊67家次,小摊点654家,校园周边销售单位86家,检查过程中发现未履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未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等问题,已责令限期改正。通过开展辖区内“你送我检”工作,共计快速检测485批次,未发现检测不合格产品。校园食品安全,会同教体局对全市初审推荐的62家学校食堂开展联合验收,共35家食堂验收合格,27家食堂验收不合格。对验收不合格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已责令校方限期整改到位;通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全市新增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标准化学校食堂”9家,目前已创建13家,此项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食品创城,我市域内现场明查点位1054个,全市包保主体有6995家,对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明确时间节点,指定专人负责,分解落实责任,强化推进措施。920日省级初评检查组到我市进行现场检查,共计检查10个点位,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原因,严格整改措施,逐个解决,目前均已整改完毕。药品安全方面,通过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疫苗流通专项整治、化妆品“一号多用”专项整治。今年以来,累计检查药品经营单位946家次,使用单位213家,完成药品抽检任务50批次,检查疾控中心1家、疫苗接种单位23家,查办药品违法普通程序案件13件,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药品经营市场秩序。三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今年以来,共计开展县级监督抽查41个批次,其中抽检燃气具及相关产品6个批次,学生用品、儿童玩具、电动车及配件、保温材料、液化石油气等产品35批次。开展工业品、消费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共计排查消防产品生产、销售企业11家、儿童学生用品销售单位84家、燃气具产品销售单位111家、学校等54家,检查中均未发现质量问题。

(二)制度和决策质量持续提高

1.规范性文件制度机制日臻完善。一是先后制定了《三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三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办法》等制度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审核制度体系,规范了文件制定管理审核程序,强化了政府科学决策的制度保障。二是严把审核关口。严格坚持不审核不上会,不审核不出台的原则,做到每件必审。2023市政府制定的4件规范性文件均由市司法局进行了严格审核,并按相关程序出具了合法性审查意见;全面推行多重审核。坚持每件规范性文件必须经过起草部门法制审核机构审核、市政府法律顾问审核和市司法局专业机构审核等多重审核,避免流于形式,确保审核质量。三是把握审核重点。在具体审查工作中,坚持“主体、权限、内容、程序”四项审查标准,严格把好“法律、政策、内容、文字、时限”五个关口,确保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权限、程序及内容合法,在纵向上不抵触、横向上相协调、执行中可操作。

2.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一是度建设“规范化”。制发了《三河市人民政府“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了决策流程,明确了重大行政决策的决策主体、事项范围、程序要求,科学设定了决策启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决策公布、决策执行和调整等环节制度机制。二是事项目录“公开化”。重大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市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2023年,我市制定的3项重大行政决策均已通过年度动态调整的方式向社会公布。三是意见征集“多元化”。三河市政府运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征求意见,并且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30日。在群众关注度较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上,市政府进一步拓宽征集公众意见渠道,如棚户区改造项目决策前,除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征集意见外,还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征求意见,确保了征集公众意见的完全性、完整性、充分性。四是决策事项“专业化”。三河市政府将专家论证作为专业性、技术性强决策的必经程序,精选专业机构,邀请各类专家、专业人才进行高水平、高质量论证,全面保障专业性、技术性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2023年,三河市政府制定的3项重大行政决策均邀请了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论证。五是险评估“前置化”。对重大决策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等,通过舆情跟踪、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对决策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其中,对受决策影响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群体、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和个人进行重点走访,当面听取意见。2023年,我市制定的重大行政决策都经过风险评估。六是合法性审查“保险化”。首先,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法律顾问及公职律师参与决策事项全过程,及时对合法性进行把关,同时出具法律意见书。最后提交司法局做出最终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决策承办单位将根据合法性审查意见对决策事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补充,直至合格后提交三河市政府集体会议讨论。七是集体审议“长效化”。2023年市政府出台的3项重大行政决策均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政府机关负责人在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上最后发言,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决定。会议内容均及时记录、完整存档,充分加强了党的领导,接受了人大监督,落实了集体民主决策。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稳步推进

1.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市场监管领域,“三品一械”、医疗美容、教育培训、房地产、金融投资理财类等重点领域广告监管,截至目前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8件,罚没款2.39万元,做到轻微不罚,首违免罚,保证了良好的商业广告市场营商环境。在集贸市场、大型商超、加油站开展计量专项执法检查,对食品、食用油、冷冻食品、饲料等11个品种定量包装商品进行监督抽检,共抽15个批次,净含量合格率为100%。对辖区内加油站开展全覆盖的成品油质量集中快速监测工作,目前共检测59家,158批次,合格率100%。开展加油机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出动执法车辆48台次,执法人员96人次,对全市59家加油站进行计量检查,未发现作弊行为。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交易行为,至目前共检查经营场所1282个次,其中农贸市场244个次,商场、超市1038个次,检查经营户3070户次,其中市场内经营者811户次,餐饮店2259户次,未发现违法经营野生动物交易行为。交通运输领域,一是强化客运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客运出租汽车违规行为进行治理,主要针对客运出租汽车不打表、随意涨价、故意绕行、车容车貌不整洁等违规行为进行依法依规整治,促进客运市场健康发展。二是客运出租车从业人员管理及车辆年审工作。我市共有11家客运出租企业,实际运营车辆1728部,从业人员共有1917人,巡游出租汽车道路运输证年度审验工作,重点对出租汽车车容车貌及标志标识、安全设施、经营证照等方面进行逐车逐项检查。截止目前,共计年审车辆4358辆次。三是打击非法营运、规范道路运输工作。进京路口、高铁站、火车站、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对非法运营、网约车、危险品运输车辆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治理。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3478人次,执法车辆5327辆次,四是路产路权工作。重点对公路两侧私自建房、摆摊设点、设立非交通标志等侵害路权行为进行严厉整治,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计巡查里程50115公里,累计清理非交通标识牌180处,清理摆摊设点、占道经营123处,清除条幅9块,处理安全隐患1处,清理公路用地植树1处。五是公路超限运输治理。三河市交通运输局依托燕郊、灵山、皇庄三个卸载场;泃阳、掘山头、灵山三个固定治超站及各非现场执法系统,并同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各中队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累计检测运输车辆2167002辆、查处超限运输车辆2729辆、卸载货物77505.11吨。农业农村领域,2023年累计检查农资经营主体194次,兽药经营主体26次,饲料生产、经营主体34次,动物诊疗主体40次,畜禽居字企业43次,养殖场(户)49次,水产养殖场(户)6次,果蔬种植主体20次,检查农机主体15次,河道执法巡查32次,查办案件24 件,移送案件1件,办理信访举报84件,开展“瘦肉精2速测 37个、监督抽检2个,未发现问题。配合廊坊监督抽查农药、兽药、种子共21个,未有问题样品反馈。61日开始组织实施河道违法捕鱼网具清理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清理船只86船次,清理地笼549个、粘网28个、捣毁迷魂阵4座。

2.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一是健全了镇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明确了监督职责,全市所有行政执法单位均已设立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强化所有行政执法单位法制监督审核机构人员力量,目前全市法制监督审核人员总数达到133人,比例达到执法人员总数的11.1%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培训。一方面各单位开展常态化专业性培训。另一方面,全市开展通用法律知识培训,培训时间每人均达到60学时以上。严格审核。每年对新申请办证人员资格严格把关,从源头杜绝不符合条件人员进入执法队伍。全面清理。2023年底先后清理收回调离执法岗位、退休和年检考核不合格等人员的执法证330本。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3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专项整治行动,6月组织整治工作“回头看”,整治中发现执法人员语言粗暴类问题2人、执法着装不规范人员13人,以上问题均已全部整改;在全市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广泛发动宣传、深入走访基层,收到问题线索300余条,经排查,不存在违法问题;司法局与市纪委监委联合对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为期一周的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部分镇(街道)案件公示不及时8件,执法文书出现错别字3处、被调查人委托书法人未签字2本,所发现问题已及时整改到位。四是组织开展罚没许可证年检。经审查对具备独立罚没主体资格的部门核发换发罚没许可证,2023年为40个,年检结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进行了公示。五是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在各部门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案卷集中评查两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并将评查结果向全市通报。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执法案卷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90%上。六是联合市财政局迎接河北省财政厅2023年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导,做好全省深化纠治“四风”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调研整改取得时效。七是组织2023年行政执法通用法律网络教育培训,做全市执法人员全覆盖,培训内容全面,不但涵盖法治思想、行政执法及“三项制度”各方面,安排了国家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相关学习材料,对于提高执法水平,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有重要作用。八是组织全市行政执法单位依据法律法规的立改废、简政放权情况,对《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梳理2023版县级《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进行备案上报,共梳理出我市承担的执法事项2461项。

3.创新行政执法方式。一是多领域推行“非现场执法”。交通运输领域建立治超非现场执法称重系统,显著提升了超限超载检测效率。市场监管领域建立了集受理投诉举报、大屏系统展示、在线监测监管于一体的智慧化综合指挥中心,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环境领域建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大数据监管指挥等六大系统,以智慧化手段确保精准监控、精准执法。应急管理领域,实现了重点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分析,提升了预测预警预报和指挥救援能力。公安领域,着力打造地面智慧平安社区、空中智慧视频监控(雪亮工程)、身边智慧警务站、环京智慧边界、涉暑智慧警卫通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五大智慧工程”,用智慧化监管手段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教育领域,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管理平台,与市场监管综合指挥中心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有效推进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智能化、规范化。全市通过“非现场执法”方式,极大降低了现场执法频次,尤其是每年降低入企检查频3000次以上。二是全面开展“人性化执法”。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多个重点执法领域均制定了免罚清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实行轻微、首违免罚。年我市共对342起首违或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均是通过警示告诫、规劝提醒等柔性方式进行处置,全面提升执法温度三是探索开展“体验式执法”。全年通领域组织开展交通执法人员与货车司机“双向体验”活动140人次,综合执法领域组织群众代表参与城管执法体验活动150人次,通过执法站所零距离开放、执法过程沉浸式体验、全过程参与等活动,让群众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了解行政执法工作,提升了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支持度。四是跨区域开展联动执法。三河市与接壤京津各区签订合作协议,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执法联动。与平谷区、蓟州区建立协同响应机制,对河道监测及东部山区盗挖盗采、森林防火等开展常态化联合巡察执法。疫情防控期间与北京警方联勤安检,统筹安全、防疫和便民进行安检查控,提高了安检效能和通行效率。与北京警方合作,在11个进京路口采取“冀警入京”模式开展联勤联控。司法行政系统与通州区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在依法行政、人民调解等方面相互配合、密切沟通,有效推动相关领域协同发展。五是延伸开展“下沉式执法”。市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分别将全局大部分执法人员下沉到每个镇(街道),成立了相应的所、队,实现了就近执法,提升了快速反应能力和执法效率。

(四)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成效明显

1.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各镇、街道定期对村街、社区进行全覆盖、无疏漏、不间断地毯式摸排,确保将矛盾纠纷全部纳入视野同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实施台账化管理,全部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解决时限对于重大矛盾纠纷,全部由市领导包联化解,进行挂账督办,确保化解一项、销号一项,努力将影响社会大局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1214件矛盾纠纷。今年以来,我市未发生到北京非接待场所上访,未发生进京集体访和赴省集体访;发生进京个体访5053人次,赴省个体访1725人次,网上信访1953人次;信访案件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始终保持100%,群众满意率97.85%,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信访工作质效稳步提升,实现了全国“两会”、暑期安保等重要敏感节点期间“五个零发生”。

2.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一是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依托“三河市政法委”公众号,研发了涵盖平安资讯、群众说事、心理疏导、法律服务、“我是网格员”五大功能版块的“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平台,让群众在遇到麻烦事、烦心事、揪心事时足不出户便可指尖反映问题。今年以来,“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平台累计受理群众说事1334,已经解决1292解决96.9%,群众满意率72.3%二是加强出租房屋管理。组织开展出租房屋治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按照“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要求采集实有房屋604523个,租赁房屋94854个,实有人口969806人,实有单位19671并同步录入新搭建的人房信息管理系统,“以房查人、以房管人”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剔除了各类社会治安隐患。同时,为形成出租房屋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我市建设了“人房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将出租房屋、出租业主和承租人员等信息动态更新纳入网格员职责范畴,确保出租房屋应录尽录、应更尽更。三是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对全市106街道3区划分1386个属地网格,分别进行编码赋码,并按照“一格一员”同步配备1386名属地网格员,推进党建、应急、环保、土地、司法、卫生、农业、供暖、供气等执法机关和职能部门业务骨干下沉到属地网格中去,定期巡查更新网格内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等治安要素,联合处置、化解、排除各类疑难杂症和安全隐患。四是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紧紧围绕行政执法、矛盾调处、安全生产、应急处突等重点工作,制发《关于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推动权力下放、人员下行、资源下沉,大幅提升了镇(街)统筹协调能力和市直部门服务基层能力,有效破解了基层“责任大、权力小、事务多、功能弱”的问题,确保了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目前,“镇街吹哨、部门报道”机制已于9月份正式启动运转,市镇村和市直相关部门均已经明确“吹哨机构”和“应哨机构”和相关机构人员信息。平台和机制运行以来,全市累计吹哨报到7次,解决事件7件。

3.健全依法高效的矛盾化解机制。一是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市司法局在法律援助中心安排专职律师全天候负责现场和热线的咨询解答,提供各方面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积极拓展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司法所、村居法律顾问及法律援助工作站协助接收、转交法律援助申请;推行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趟”,对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即时审查,对申请材料齐全的当日指派承办,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及严重疾病患者实行预约式、上门式、一站式服务;积极开展审查起诉阶段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290件,值班律师见证认罪认罚具结1077人次,解答法律咨询951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30份。二是人民调解应解尽解。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11件,其中传统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2184件,成功2098件,化解率达96.1%;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调解纠纷1827件,成功946件,化解率达51.78%全市共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550个,其中镇(街道)调委会16个,村街调委会395个,社区调委会105个,“帮大哥”式品牌调解室2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0个,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的全方位覆盖;全市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在受理当事人调解申请的同时,还对法院诉前案件开展专业调解工作,最大限度的做到定纷止争,节约诉讼资源,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升调解员素质。按照“三懂一会”(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群众工作)的目标要求,对全市1700余名调解员进行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确保了调解员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三是法律服务上档上级。组织全市法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积极开展入企法律体检,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合同履行、劳资关系等各种纠纷法律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权益。今年以来,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63次,法律宣讲进企业21次,为企业出具法律意见书60份,解答企业法律咨询450余次,办理涉企公证100件;

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协助党政机关开展信访接待、涉法涉诉案件化解、重大突发案(事)件处置、城市管理执法等工作。全年办理公证5440件,司法鉴定751件。四是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全年我市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6件,审结112代理市政府处理行政诉讼44同时不断强化行政复议监督职能,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违法情形及时指出并限期整改。全年三河市司法局代市政府下发《行政复议监督答复通知书》2份,所涉及的主要行政事项均为未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涉及2被监督单位均已在法定限期内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并纠正相关行政行为。切实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更加有力

1.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2023年,市人大共交市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9件,主要涉及文化软实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社会治理、食品安全、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已采纳并解决的有34件,占69%,列入规划和正在解决的有15件,占31%,办复率100%,走访率100%,满意率100%2023年,市政协共交市政府办理政协提案97件,主要涉及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治理、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已采纳并解决的有92件,占94%,列入规划和正在解决的有5件,占6%,办复率100%、走访率100%、满意率100%

2.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一是严格决策责任追究。2023年以来,累计处置问题线索480件,立案92件,结案88件,党纪政务处分100,其中科级10人。严格按照“抓细、抓常、抓实”要求,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约谈函询、提醒谈话、警示谈话、批评教育和诫勉谈话等方式开展教育提醒,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警示、早纠正,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2023年,累计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50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347人次,占比77.1%;第二种形态64人次,占比14.2%;第三种形态22人次,占比4.9%;第四种形态17人次,占比3.8%,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二是发挥警示教育作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8次,班子成员分别作廉政教育报告,以案示警、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引导纪检监察干部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查处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13件,已办结12件,另外1件正在核查中,党纪政务处分4人,组织处理9人,其中调离纪检监察系统3人。

3.自觉接受各类行政监督。一是健全完善财会监督制度,把9项重点问题纳入单位执行财经纪律的日常监管范围,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财务制度,严格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合理使用。二是加大审计监督,在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预算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等方面进行跟踪审计,确保在营商环境、本级财政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防控、部门预算执行、决算草案情况、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政府采购管理、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等方面不出现漏洞。三是加大统计监督,组织召开“统计造假履禁难绝专项治理行动动员部暑会议”。制定《三河市统计局统计造假屡禁难绝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积极落实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各项工作,规范统计工作行为、抓好源头数据质量,确保专项纠治取得实效,切实增强政府统计公信力。

(六)依法预防应对突发事件举措有力

1.完善应急管理应对机制。一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设立自然灾害类事件应急指挥机构6个,事故灾难类事件应急指挥机构12个,公共卫生类事件应急指挥机构3个。印发《三河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明确了“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建成具有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截止目前,我市建立健全“1+29+36”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出台了《三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和市级专项应急预案29个、部门应急预案36个,以上应急预案均在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

2.提高应急处置救援能力。一是自然灾害方面。加强与水务、气象、水文等部门沟通对接,共同研判雨水情发展趋势。定期到泃河、潮白河、鲍邱河上下游等区域进行巡查,努力确保汛期安全;安排市森林草原消防大队49名专业队员以及黄土庄、段甲岭两镇130名半专业防火扑救队员24小时在山区巡护。同时充分运用科技化手段,利用2架无人机对重点林区进行巡防;开通37个视频监测点位,对林区进行全覆盖监测;为防火队员配备180台具有定位功能的对讲机,确保及时处置烟点、火点、热点;定期对我市2个宏观观测点、4个强震观测台、1个电磁观测台、1个水位观测台进行巡查,深入了解观测情况,确保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二是事故灾害方面。已对71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和4个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并进行24小时监控。三是开展应急演练。2023年组织、指导了6场市级层面应急演练,8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演练,5场公共卫生类应急演练,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演练580余场。四是开展应急培训。2023年,全市各部门共组织各类法律法规及突发事件处置培训40场,参训4820人次。

(七)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不断提升。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持续深化领导干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工作制度,党员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和法治思维持续加强。二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重点任务,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加强政策理论宣讲,强化会前学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党校、进机关不断深入。2023年来,共组织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4次,内容涉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6部党内法规、8部法律法规。市委党校组织开展4期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开展3次领导班子法治专题讲座,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坚持思想旗帜引领,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一是组织机制。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央、省市关于法治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行政工作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约束机制。加强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使法治政府建设人员力量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二是学习机制。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和重要讲话精神列入市政府常务会议重点学习内容,广泛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确保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入心入行。优化领导干部学法、任前考法、任职述法等制度,严格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领导干部述法考评等制度,推动关键少数学法常态化。三是水平机制。市政府常务会议牵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市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庭审观摩、业务交流研讨等活动,熟悉庭审规则和基本流程,从而掌握应诉和庭审技巧,切实提升政府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困难、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位推进示范创建,提升法治建设成效。三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721日组织召开了全市争创第三批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动员部署会议,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争创各项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政法委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镇、区、街道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的督导调度和整体推进。同时,制定印发了《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推进方案》,组建了工作专班,对各项指标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建立台账、倒排时间,压实责任到岗到人,为高质量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书面材料评审已全部上传系统,正有序准备下阶段工作任务。

(三)强化督查考评实效,筑牢法治政府根基。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将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综合考核和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二是细化考核指标。制定全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突出法治政府建设指标。根据工作实际和时间节点要求,梳理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指标,以表格形式量化年度和季度考核指标,合理调配考评力量,做到考评有部署、有重点、有效果。三是加强考核督查。组织依法行政督查考评,把法治政府建设督察问题整改作为突破口,对被督察单位的整改落实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察,针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共性问题,梳理印发督察情况通报;针对个性问题,进行逐个整改约谈到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